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第六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今日北京开幕

今子路如此,举而诸家如此说,则亦有此理而或可为之耶?【1】陈淳这里以《论语》子路请祷章为切入口,首先列举了宋儒对子路行为的理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庄子·盗跖》: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患也。[40]《礼记·祭义》中引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第六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今日北京开幕

[62] 陈寿:《三国志》卷11《邴原传》注引《原别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53-354页。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34]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开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1页。[4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8页。[⑦]这与古希腊哲学家强调家国分离,将家庭纯粹限制在私人领域,而将自由平等的公民德性的养成作为国家目的的理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 叶公所谓的直可理解成信,为诚实、诚信义。与孔孟强调家的优先性不同,处于战国末年的荀子更重视君的重要性。[4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353页。

[60] 程颢、程颐:《二程集》,第884-885页。孔子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立场,以为直当体现在父子亲人之间不称扬过失之中。在家、国的轻重取舍中,孔孟都视家庭亲情为至高的伦理原则,国家法规处于次等地位,家重于国,家庭的完整是孔孟优先考虑的问题。郭店简《六德》篇区分了门内之父子和门外之君臣:内立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妇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其中后两句亦见《礼记·丧服四制》。

[33]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六反》,第417页。这与亚里士多德将国家视为人实现最高的善的必然归宿和普遍样态不同,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36],当然也与庄子所描述的人与禽兽同居没有国家的至德之世不同。

第六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今日北京开幕

[⑨] 吴天宇:《论先秦儒家沟通君父思想的展开及其学理依据》,《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3期。[35]夫妇、父子家庭关系在时间上先在于君臣、上下的政治关系,逻辑上同样也如此,有了夫妇家庭,才有文明,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组织成国家。[41]仁先亲己亲,以亲亲之情为基点。《易传·序卦》中讲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在面临二者的冲突时,孔孟都主张将家庭伦理置于政治责任之上,优先考虑维护伦理亲情,在尽可能减少对国伤害的前提下保全家庭的完整。一些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在观察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传统时亦持同调。近些年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以至争辩,同情儒家、批判儒家和试图超越立场之争者都参与其中。[?]君之直臣与父之暴子,父之孝子与君之背臣 二者严重对立,家与国的非同质性和直接冲突暴露无遗。

国与封邑有关,主要指城池,与之相对的是住在郊外的野。夫子曰:‘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棰则待,大杖则逃。

第六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今日北京开幕

对中国传统家国关系问题的讨论,以往在观念和实然层面上普遍以家国同构或家国一体来描述。《孟子·公孙丑下》也讲到了内外:内则父子,外则君臣[?]。

[59]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第214页。人类自进入文明形态以后,既天然从属于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的家庭,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公共组织的国家之中。大礼议中主张嘉靖帝尊崇本生父母的议礼派代表人物张璁批评为人后为人子的看法不顾私亲,发出了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的质疑[23],另一重要人物方献夫则以若朝廷令曰: 尔百官弃而父母,将与而官爵,百官将弃父母而取官爵乎?[24]的反问来说明父母重于天下,不可为了国而置家于不顾。法家则更进一步,在家国关系上强调国家至上,无条件维护国家权威,认为所谓的家庭亲情不过是自私算计的结果,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33],而且亲亲之道无助于治国,还会导致国家社会的混乱,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34]。在古典儒学那里,人的存在样态中可以没有国家,但不可想象没有家庭。亲亲之情作为人最自然、最本能的情感,人皆有之,孟子称之为天生具有的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37] 孙希旦:《礼记集解》,第1214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德》篇中夫妇分属于内外,这与通常将夫妇关系理解为家庭关系不同,这或许是由于夫妇没有血缘关系的原因。[⑦]这与古希腊哲学家强调家国分离,将家庭纯粹限制在私人领域,而将自由平等的公民德性的养成作为国家目的的理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32]由上可知,在古典儒学的视野中,面对家国冲突时家的优先性是毋庸置疑的。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孔子所言千乘之国、百乘之家,《孟子》开篇中所言王与大夫对应之国、家都具有同构性,二者之主要区别在大小。 张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载《国际儒学》2023年第4期 进入专题: 儒家 。在论述三年之丧时,孔子突出此为对父母应尽之义务,荀子则将其转入为对君王之义务。孟子所言的海滨而处便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存在状态。

)检举告发(证之)父亲得到了同乡叶公的认可,誉之以直[?]。这一观念在郭店简《六德》篇中表达得更加激进:为君绝父,不为父绝君,明确认为在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发生冲突情况下,保全前者而舍弃后者,为父可以离君,不可为君而离父[28]。

[51] 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47页。[⑥] 伏尔泰:《哲学辞典》,王燕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40页。

[3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5页。[⑩] 刘九勇:《儒家家国观的三个层次》,《哲学研究》2021年第6期。

家庭伦理关系具有先在性和必然性,相较之下,政治领域中的君臣关系则是后发的,有条件的,不具必然性,甚至还存在孟子所谓没有政治关系存在的海滨之地。‘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维护家庭和父子之情的完整。[32] 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第237页。

也有将家理解为祭祀的团体[①],这种祭祀团体面向共同的祖先,正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4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8页。[⑩]这些论述提醒我们注意到先秦儒家论述家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采用家国同构来描述的有效性。

[45]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92页。但是在分封制崩解的情况下,这种解释显得效力不足。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